孔子的性命观载于《孔子家语.本命解》(又 见于《大戴礼记.本命》),谓: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 命与性何谓也?”孔子对:“分于道, 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囪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十有四而化。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
按:孔子在《说卦传》中对性命学就有论述,谓:“昔者圣人之作《易》 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什么是性与命呢?孔子说“命” 来自于天地自然,即大自然遗传给我们的生命体。“性” 来自于父母,即父母遗传给我们的生命体。如《大戴礼记.本命》注引董仲舒曰:“命者 ,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自天得之谓之命,自人得之谓之性。受于火则成仁,受于木则成礼,受于金则成义,受于水则成智,受于土则成信,各得其一,故日‘形于一’ 也。”所谓“自天得之谓之命”,就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遗传。所谓“自人得之谓之性”,就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而生死则根于阴阳之化。所以孔子在《系辞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公日:“男 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而礼,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之极。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
按:男八与十六、女七与十四之语又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于此可知,孔子对人体生命科学是有深刻研究的,涉及到人体生命的各个方面,连生育种子时间都有研究,指出人们要依据时候季节来为男女成婚。在冬天闭藏农闲时办婚事,开春后农忙时就停止办婚事。在《倜易》和《月令》中还记载在春分时段天地交泰时合男女而生育。
孔子是个大生物学家,他在《大戴礼记.易本命》说:“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卢注引孔子曰:“圣人智通于大道,应化而不穷,能测万品之情也。”故孔子能“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中庸》)穷天地间万物之化育,故能知“万物之性各异类”,日“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虼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嚨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羽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蚌蛤龟珠,与月盛虚(王注:“接阴类也。”卢注云:“月者, 太阴之精,故龟蛤之属因之以盛亏。”
《侣氏春秋》云:“日 月望则蚌蛤实,月晦则蚌蛤虚。”《孝经援神契》日:“日月属于天, 则阴类消于渊也。")。”又说:‘“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孔子将土型人又分为五种,这正是内经》中将人分为金、 木、水、火、土五类,每一类又分为五种,五五分为阴阳二十五人的源头。这就是孔子说的万物“性命不同”,“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并对中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孙思邈对此发挥说:“《易》 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而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眩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运行各别,终其咎度,方得成年。
...天地尚且如然,在人安可无事?”(《千金要方.伤寒》) 是天地变化导致了万物“各正性命”。这说明《索问.异法方宜论》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记是有来源的,现列表于下以供参考。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wd/9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