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诗词与民间谚语赏析
冬至诗词鉴赏
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释里逢冬至,袍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在古代,冬至同元旦、寒食、端午、重阳等一样,都是很重要的节日。恰逢这样的节日,出门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思乡之情。远行人:诗人自指。诗人在节日深夜伴灯独坐,而此时,遥想家中的亲人们也一定是深夜不眠,怀念着独在异乡的亲人。尤其是诗中的后两句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番阳(今江西都阳〉人。南宋词人。其词情真意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有《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诗集》。淳熙丙申:公元1176年。至日:冬至这天。维扬:今天的扬州。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号。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烤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之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感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者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缝蜷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溉寒水与他徜徉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冬至后【宋】张文潜
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
梅知相见喜,雁有欲归声。
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
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此诗先写景,之后接着言情,后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诗自然、简洁,一气呵成,毫无雕琢痕迹。
冬至民间谚语
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米价落,贫儿转萧索。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十天阳历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千旱。
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冬至一日晴,来年雨均匀。
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冬至始打雷,夏至千长江。
冬至日头升,每天长一针。
冬至下雨,晴到年底。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24jieqi/dongzhi/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