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周”是普及、笼罩,“万物”包括天地人。古代认为伟大的圣人要能够周知万物才可说他有“知”,亦要达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知”。我们今天刚好相反,提倡专才教育,不以全面认识宇宙人生万物的道理为荣,而以深入研究一件事到极端为傲。古人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其实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今天最伟大的专家对一门学问的所有内容都不会全懂,更不用说是全世界的学问了。所以今天就不要如此要求别人,能够每样亊物懂一些,而达到相当水平就可以了。所以凡是说自己不懂的人,我就特别尊重,因为他敢说我不懂这些、不慷那些,那么总有一些学问他有深入认识,才有勇气和信心说我不懂。
愈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就愈是要说自己什么都懂。
“知周乎万物”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应当如此,以周万物为志。“而道济天下”,能够济助天下,才算是最高的道。现在详细解说。
圣人掌握了《易经》的原理,利用《易经》的原理作为钥匙,很容易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原理。因此,它的知识高明到能够周知万物的境界。而古代儒家对学问的看法,重“知”,但更重实行。要将所学实践于人间,才算是真正的知识。所以说能够以《易经》之道去济助天下,文章不用“天地”,而用“天下”,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天地包括天地万物,天下则天之下,人为主,万物为从。站在人类立场,如果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令大多数人类得到幸福、安乐的生活,已是伟大的圣人。所以暂时放下天地问题,先去解决人生问题。所以他说能够利用易道济助天下,“故不过”,“过”是超过,注意,凡是超过了就不好。不超过就要做到懦家所说的“中”,用这个“中”来做标准,矫正这个“过”,那就是对天地作出制裁、抑制,而不是增加。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w/yz/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