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字君明,本姓李,因其通晓音律,推律自定为京氏。京房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 公元前77年),死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曾从梁人焦延寿学《易》,焦氏易学“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焦延寿尝言:“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33岁的京房以孝廉为郎官,数上疏言灾异,所言屡中,深为汉元帝所宠信。京房有见于奸臣专政、吏治腐败的局面,屡屡上疏,以阴阳灾异之变来指喻社会人事,抨击政治的黑暗与弊端。
他尝提出“考功课吏法”,以图整治西汉晚期吏治的腐败;又多次向汉元帝弹劾宦官石显、弘恭等权臣,受到他们的嫉恨,而被排挤出朝廷。在京房离开朝廷一月之余,石显诬告京房“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诖误诸侯王”,京房被腰斩弃市,死时仅41岁。京房虽然在同朝廷佞臣的斗争中不幸失败,其整顿吏治、革新政治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的学说和实践,为西汉晚期政治、思想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京氏易学的产生背景,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董仲舒构建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成为西汉儒学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也大大影响了京房;二是以孟喜、焦延寿开其先声的西汉卦气易学,与当时的律历学相结合,大大扩展了易学的内容,激励了京房对易学体系的再构建;三是民间流行的数术之学,特别是关于易学的数术之学。
无论是魏相的《易阴阳》、孟喜的《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蜀人赵宾的新易说,还是焦延寿的隐士之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就是民间易学。京房易学的思想,当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民间易学的营养。
京氏易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京房创立了八宫卦序说、世应说和飞伏说、卦爻纳干支说、卦爻五行说等易学新说,构建起“天、地、人、鬼”相统一的象数系统,以实现天道观与占术的完美统一,从而使易学成为占验天道的实用工具,为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发挥了指导作用。
关于京房易学,前人已经作了非常全面、深刻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徐昂的《京氏易传笺》、卢央的《京房评传》、郭彧的《京氏易源流》等著作。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w/yz/9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