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学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一般学者都会说是仁义礼。然而按说卦传》所说这只是“人道”一“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而人道本于天道。<说卦传》 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说明“天道”是讲阴阳的。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序儒家时就说:“ 儒家者流,盖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孔子日: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原来儒家主要是讲“阴阳教化”的,只是“留意于仁义之际”而已。班固又说:“阴阳家者流, 盖出于義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田“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关于阴阳、数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是这样说的:“尝窃观阴阳之术, 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至此可以清楚知道讲“阴阳教化”,就是讲“天道”。这可从孔子在观卦《象传》之说得到佐证,他说:“观天之神道, 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何谓神?《系辞传》 日“阴阳不测之谓神”。何谓道?《系辞传》日“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所谓“神道”, 就是阴阳变化之道,不是鬼神、上帝之神。 所谓“神道设教”,就是进行“助人君顺阴阳教化”之事。传世本《易传》说“阴阳之义配日月”,帛书《易传》 说“阴阳之义合日月”,总之研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就是要研究日月的运动规律。因为“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运动是天道的代表。孔子在《系辞传》 中说《易经》“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天之道” 以天文历法为标志,“民之故” 就是政事。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对了解孔子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由此可知,《周易》 实际上是一部讲天文历法和政事的书,即究天人之际的书,通过讲天道以明人事。
孔子为什么要“祖述尧舜"?尧舜的功绩是什么呢?《尚 书●尧典》说: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喁夷,日畅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毯。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懊,鸟兽颛毛。帝日:咨,汝義既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这是最早记载历法和政事关系的文献,孔子曾对此大加赞扬,《论语.泰伯》 说:“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论语.尧日》:“咨, 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史记.天官 书》太史公说:
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世主”指历代的帝王。 “历象日月,敬授人时”,这种天人之学是历代帝王重视的头等大事。不信请看《史记 .五帝本纪》所载五帝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对天人之道的研究,谓:
(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浮化乌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由此可知,天人之学对统治者的重要性,他们研究天文学的目的,是顺天道以施政治国理民。这种现象一直延伸到清朝,占居几千年的统治地位。
《礼记.礼运》载:“孔子曰: ‘我欲观夏道, 是故之祀(同耜),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郑氏注:
“得夏时,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夏) 小正》。得坤乾,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 贾公彦疏:
“夏之四时之书,殷之坤乾说,并载前王损益,阴阳盛衰。”《夏小正》载有夏代的历法,《归藏》 载有殷代的历法。由此可知,尧舜禹之禅位皆以“天之历数”为相传的最重要内容。这说明,掌握“历数”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也说明“敬授民时”是当时管理社会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极重要的“政”制,此即后来古文献中所讲的朔政制度的来源。《大戴礼记.用兵》日:“夏桀、 商纣....不告朔于诸侯。”《周礼.春官大史》日:“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曰:“天子颁朔于诸侯, 诸侯藏之于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谷梁传.文公十六年》 日:“天子告朔于诸候, 诸候受乎祢庙,礼也。公四不视朔,公不臣也,以公为厌政之甚矣。”
(论语.八佾》日:“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说“我爱其礼”,什么是礼呢?《礼记.礼运》载:“孔子日:‘夫礼, 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是故夫礼必本于天。’”即礼本源于天道。《礼记玉藻》 日:
“诸候幺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太庙。”由此可知,告朔曾是夏商周都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具有标志中央政权与方国之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意义。这种制度至春秋始渐渐衰败。1孔子为了恢复这种制度,就大大称赞尧舜禹制度。如《礼记.中庸》记载“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孔子及其弟子非常重视“天时”,即尊重四时寒暑阴阳变化之自然循环规律之道,这是“于道为最高”之道,所以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一生都在研究历数,如《论语.卫灵公》记载颜渊问治国之事,孔子口:“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备》、《舞》。” 《春秋.命历序》 日:“孔子为治春秋》之故,退修殷之故历,使其数可传于后。”所谓“祖述”就是继承,“宪章”就是效法,“ 上律天时”就是仰观天象,“下 袭水土’就是俯察地理。尧、舜、文、武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治历明时”,所以这里说继承、效法尧、舜、文、武的东西就是观天察地,即观察大自然,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这就是说,孔子学说之源可以上溯到尧舜,甚至上溯到伏羲,如《系辞传》 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那么天文历法的作用是什么呢?《汉书艺文志》 说:天文历法是君王参政、知命(即知天道)之术,正是羲和“助人君顺阴阳教化”的内容。
天文、历法就是研究“时”的,所以金景芳先生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仁义’,一个是‘时’。 仁义是他的人生哲学,时是他的世界观。两个核心,属于世界观的时当然是根本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wd/9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