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说过,孔子是殷人的后代,属东夷族,东夷族的祖先是少魄,又称少昊。“颢、 皓、昊、腺同”,又与皋、高通。
《说文段注》:“皓旰谓洁白光明之兒 (貌), ...古者大魄、少嗥盖皆以德之明称。”徐旭生也认为:“皋、 昊本义为白。’故殷人尚白。闻一多说鸟神帝俊是“殷人东夷之天帝”。根据《世本》记载:“三皇世系: 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五帝世系: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孔安国《尚书序》 和皇甫谧《帝王世纪》均采用《世本》 的观点。说明“五帝”都是黄帝的子孙,依次是少昊、颛顼、喾、尧、舜。《史记正义》记载:“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次子,号有熊氏,又日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日帝轩氏,母曰附宝。”《国语.晋语四》 记载:“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集解》: “有 熊国君,少典之子也。”这样就将孔子的祖先追到了少典氏。何光岳说:“ 《伏羲庙残碑》:‘东迁少典君于颛顼,以奉伏羲之祀。’少典奉祀伏羲,知为伏羲裔。
神农出于少典,知神农与伏羲同族。”由此可知,孔子的祖先追到了人类始祖伏羲。伏羲氏是太阳神,以太阳鸟为图腾,又创作了八卦,因此孔子作《易传》是继承了他的祖业。
《史记殷本纪》说:“殷契, 母日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 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说明契是帝喾的后代,舜的大臣,姓子氏。《史记. 五帝本纪》说:“契为商, 姓子氏。
《索隐》:“而契姓子氏者, 亦以其母吞配子而生。”班固《白虎通.姓名》引之日:“殷姓子氏, 以玄鸟子生也。”《论衡 ●奇怪》说:“契母 吞燕卵而生契,故殷姓日子。”《礼纬》 则合二说日:“祖以玄鸟生子,故赐姓子氏也。”商即今商丘。
所以孔子的族系是:
伏羲-→黄帝→帝喾→契→汤→微子→孔防叔→叔梁纥→孔子
其国籍是:
夏→商→毫→殷→宋→鲁
孔子是殷人的后代,《侍经. 玄鸟》记载殷人的始祖就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史记.殷本纪》也说:
“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因孕生契。”这说明殷商的始祖契,是玄鸟的子孙。玄鸟即是太阳鸟,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殷商太阳鸟族。殷人的高祖有叫王亥者,《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日王亥, 两手操蛇。”这也说明殷商早期施行过太阳历历法。
不但东夷人是太阳鸟的子孙,南方吴越人也是太阳鸟的子孙。仙海经.海外南经》 说:“羽民国 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郭璞注:“能飞不能远, 卵生,画似仙人。”《神异经.南荒经》说:“南方有人, 人面鸟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有翼不足以飞。”
从太阳鸟的形状来看,一是鸷鸟与太阳合体,一是鸡与太阳合体。这种鸟文化现象在《倜易》中也有记载,如《易经》中有明夷、飞鸟、鹤、鸿、隼的记载。春秋纬说题辞》 说:“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又说:“鹤知夜半。” 《说卦传》说巽为鸡,离为雉(野鸡)。解卦(三)上六记载:“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获之,无不利。”明夷(雪)是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名。李镜池注说,明夷即鸣鶇鸟,也就是南方的水鸟鹈鶘。高亨注说,是鸣雉,即一种野鸡。李炳海先生则概称之为“鸟名”。 明夷卦描述了这种!鸟被打猎者射伤的情况。渐卦则描述了大雁(鸿)飞临水边选择栖息地时的境遇情况。中孚卦九二爻辞记有鸣鹤的情况。还有小过卦(室)说的“飞鸟”。不难看出,这些卦象都与巽、离为鸡有关,因为鸡属鸟类,是太阳鸟。解卦中有震卦和互离卦,明夷卦中有离卦,渐卦中有巽卦和互离卦,中孚卦中有巽卦和互震卦,小过卦中有震卦和互巽卦。震为雷, 而雷与鸡又有密切关系。
《厦小正》 春正月:“雉震响。” 传日:“正月必雷,雷不必闻,唯雉为必闻之。何以谓之?雷则雉震鸣,相识以雷。”(见王篱 《厦小正义》)《说文》: “雏, 雄雌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雏其颈。”段玉裁注:“正月雷震雉雏。雏也者, 鸣鼓其翼也。正月必雷,雷不必闻,唯雉必闻之。何以谓之雷震?则雉雒相识以雷。....鸡鸣必鼓其翼,雏其颈皆状其鸣也。洪范《五行传》日:‘ 正月雷微动而雉雏,雷通气也。《易 通卦验》:雉鴝、鸡乳在立春节。....季冬雉雏,皆谓雷鸣地中时也。’”旧称阴历正月初一为鸡生日。《荆楚岁时记》 转引董勋《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 这一日即为“雷微动”“雷通:气”之日。离卦为日为鸡,体现了太阳鸟的意蕴。《周易》 作于殷周之际,正是崇拜太阳鸟的时代。
巽为风,而甲骨卜辞中有风即是凤鸟的记载,而凤鸟又被说成是帝的使者。其间的关系是:
太阳、太阳神=阳鸟、玄鸟、凤凰的主宰=风的主宰
《山海经》还记载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常羲生月十二”,则是将十月历改为十二月历了。
孔子对其以前太魄、少典、黄帝、神农、少魄、颛顼、尧、舜、夏、商、周等时代的历法都进行过认真深人地研究,为的是为其后的君王制定出一套治理国家的历政大法。孔子这种“治历明时”用政的思想在《易传》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把鸟纪太阳历改造为八卦太阳历。
叶舒宪先生说,古人“把太阳(神)视为火神或火的来源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象征类比”,中国神话中的火神祝融就是太阳神炎帝的重孙。岫此便引出了火神主司火历的说法。有学者认为,火历比太阳历早,是中国最早的历法。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欠妥,《系辞传》说天上最大最明亮的天象是日月而不是满天的星星,:古人观天象首先看到的是8月,最早建立起来的应该是太阳历。古人在观察日月运动变化时逐渐才发现了偕日出的大火星及朱雀鸟星,然后才建立了火历。
为了反映古人创建太阳历的艰辛,古人创作了“夸父逐日”和“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叶舒宪先生认为,“夸父逐 日”是讲太阳循环运动的故事。
尹荣方先生认为,“ 夸父逐日”神话的底蕴是原始先民立表测日影、掌握季节、制定历法。
关于“羿射日”,《滩南子●本经训》 是这样记载的: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乃使......上射十......
《山海经》和《天问》对此也有记载。何新先生认为,羿射十日神话的真相是一次古代历法改革。叶舒宪、江林昌二先生认为,羿射十日神话的真相是讲太阳的循环运动。总之,这些认识都与天文历法有关,讲的是天道运动规律。仅书艺文志 说: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孔子在《系辞传》中说:“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其目的是“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充分体现了“历政”之说。
《左传.哀公十二年》还记载了孔子校正历法的史实:
冬十二月,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 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这是周历十二月,相当于夏历的十月。说是在鲁哀公十二年冬天发生了蝗灾,季孙就请教于孔子,问蝗灾为什么发生在冬天?孔子回答说:“十月 当火星伏而转寒,蛰虫伏而不出。现在火历失调不正,不能正确反应天时了。”说明孔子很精通历法。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dj/9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