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
《说文》:“義(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萧,《墨翟书》義,从弗。”此義同儀,故言威仪。《乾凿度》 曰“西方为义”。西方为秋,多威仪。义有多义:
(1) 适宜。如旅卦上九《象传》日:“其义焚也。”陆德明《释文》:“马云:‘义, 宜也。一本作‘宜其焚也’。”
(2)正当、正派。《系辞传下》: “理财、 正辞、禁民为非日义
(3) 利益,功用。乾卦《文言传》:“利者,义之和也。”孔颖达疏:“ 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墨子。经说下》:“义, 利也。”
(4)公正,公平。孔子家语 .执轡》:“以之道则国治, 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礼则国安,以之义则国义。”王肃注:“义, 平也。刑罚当罪则国平。”
(5)行为,准则。 《论语.阳货》: “君子义以为上。”(论语.为政》:“见义不为, 无勇也。”《论语 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礼
《说文》: “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口豐,豐亦声。”徐灏注笺:“礼之言履, 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这就是说,礼最初起源于人与宇宙之神一如太阳神、月亮神之间沟通交往而制定的形式化程序,后来又延伸到人与祖先灵魂一鬼的沟通交往, 是一种强化人类与自然或自然神及祖先灵魂之间谐和关系的手段。再后来发展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这就是《易传》中常说的祭礼。如涣卦《象传》说“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豫卦《象传》说“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说卦传》 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所谓“万物皆相见”,即言万物皆相交往,交往用礼,故<乾凿度》言“南方为礼”。孔子非常重视礼,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 (伯鱼) 对日:
“未也。(孔子)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子问伯鱼) 曰:‘学诗乎?’(伯鱼) 对日:‘未也。’ (孔子日)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 对日:‘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古有《周礼》、《礼仪》、 《礼记》 之三礼。人际交往,礼最重要。礼致好办事,失礼事难办。序卦传》 说:“履, 礼也。”
大壮卦《象传》说:“君子以非礼弗履。” 《论语 .颜渊》:“子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泰伯》说:
“子日:‘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通骄)。” 所以礼,重在践行。《系辞传》说:
履,德之基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
《系辞传》三陈履卦之义,首先讲礼以德为根,次讲礼以大和为贵,三讲以礼指导行为,三者一气贯通,突显礼的重要性。何楷注:“德者, 行道而有得于身也。行道先从复礼始。”徐志锐注:“得‘道'为德,行‘道’始于礼,所以礼为道德修养的基础。”礼以和为贵,和能消除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所以孔子弟子有子说:“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节之,亦不可行。”
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对仁、义、礼之间的关系这样说:“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说明仁义是礼的基础,礼是仁义践行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能严格地依礼行事,那他就做到仁义了。
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这个道理。
3.信
人际交往,光有礼不行,更重要地是诚信。 《说文》: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段玉裁注:“ 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所以孔子在论语》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子日:“狂而不 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
子日:“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子日:“言必信, 行必果。砼砼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
子日:“十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子日:“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颜渊》)
一个人,如果言而无信,他还能在社会上做什么呢?所以孔子很重视“信”。信在《论语》大约出现40次之多。一个人也好,一个团体也好,有了信誉,有了诚信,事业就会光大。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dj/9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