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卦象“反对”说
黄氏言曰:“行有无妄之守,反有天衢之用;时有丰、亨之遇,反有羁旅之凶,是之谓‘卦变’。非以此卦生彼卦也,又非以此交换彼交也。”
黄氏所谓“无妄之守”云云,是指《无妄》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其反对则为《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所谓“时有丰、亨之遇”,是指《丰》卦卦辞“丰,亨”,而初九“遇其配主”;所谓“羁旅之凶”,则指反对之卦《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于易,凶。”也就是彼此各自有爻,故言“非以此卦生彼卦也,又非以此交换彼爻也”。
朱熹被认为是言卦变的集大成者,但黄宗羲却对其说颇多微辞。如说:
朱子言:以《彖》辞考之,说卦变者凡十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彖》辞不言成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此是朱子自言其卦变也。《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易》中何卦不言变?辞有隐显,而理无不寓。即证之《彖》辞,亦非止十九卦也。②
黄氏以为,即就朱子所举十九卦而言,亦皆以反对为义;而朱所言十九卦之外,亦无不以反对为义。反对之穷,而反其奇偶以配之(农按:即来知德所谓“错”),又未尝不暗向反对于其间。例如《中孚》圍,反对后仍是《中孚》卦形,不好反对,是谓“反对之穷”,则反其奇偶而为《小过》圍。但《中孚》和《小过》仍按反对规律,暗向反对于其间,如《中孚》上爻之“翰音”,反对即为《小过》初六之“飞鸟”。又如《颐》之“口实”,由《大过》之兑(按《说卦》:“兑为口”);《大过》“士夫”“老夫”由《颐》之艮震(按:《颐》卦震下艮上,震长男,艮少男)。
黄氏之说,实发端于虞翻之释《比》卦曰“《师》二上至五得位”。这是黄氏自己也承认的,但他认为虞氏虽发其端,而未以此通于别卦。至李挺之所传《变卦反对图》,可谓独得其真,而李氏又与《六十四卦相生图》并出,则择而未精也。黄氏感叹“诸儒之为卦变,纷然杂出而不能归一”他自己却企图归一于“反对”,实在也很可叹。卦变何能以“反对”法一以概之?须知任何一卦,都可变成任何的另一卦。凡企图以某种理论来“归一”,都是行不通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bg/9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