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中的思想是传《易》的人自己的思想,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因为《易传》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作品,所以它里边所包括的思想也五光十色,异常复杂。我在上面说,《易传》中的材料是从战国末到西汉末一个长时期中的产品,这种估计大概与事实相距不远,而我们在《易传》中所见到的思想,也正表现着是这一长时期中的产物。不过,这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思想是被掺合在一起的,同时,因为《易传》是汉儒的典籍,所以它里边也表现着一个一贯的精神,就是:它的思想中心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主干,接钳在这主干上的其他思想是以与儒家思想能调和者为标准。所以,《易传》的完成虽在西汉末,但它里边所吸收的先秦思想,除了儒家思想外,却只有被《荀子》吸收过一回的道家思想。而阴阳五行说虽然与儒家的根本思想不相同,但因为是汉儒的思想,所以也在《易传》占据着重要地位。
《易传》中的主要思想可以分作三部分,即:宇宙论,实践伦理与政治哲学,不消说,实践伦理与政治哲学是最主要的,因为宇宙论中一切对字宙问题的解说实际只是它的实践伦理与政治哲学的结论的基础与根据。而把这三种主要思想拿来和儒家的思想比较一下,却乂可以发现一件新鲜事:《易传》的宇宙论显然与儒家的思想不同,但它从这一宇宙论作出发所得出的伦理思想与政治哲学却完全与儒家的一致。这种现象是说明:《易传》中的中心思想是采自儒家的,但它对这儒家思想却赋予了新的解说。
解说虽新,一点不妨害结论的陈腐的。如对于阶级制度问题,《系辞》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它把社会上阶级差别的现象看成和自然秩序一样合法,不可逾越,这完全是儒家的鼻祖——孔圣人的老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乌得而食诸?’
对于阶级制度的存在,孔子肯定着其存在的合法性,他以为,保持阶级制度的严整,社会秩序才得以有条不紊,这便是“政”。孟子也这样说: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系辞传》中对于这种意见重新加以肯定:它以为社会上之有贵贱与天地之有尊卑完全一样的,这是自然的秩序,天经地义。
《易传》中的伦理思想与政治哲学,主要在《彖传》及《象传》中,而《彖传》及《象传》中的思想也大部分是最有系统和最为明显的儒家思想。如《家人•彖》: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男外女内,界限分明;家齐国治,政教合一;这完全是儒家的思想。其他如:
(1)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彖》)
(2)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彖》)
(3)“王假有庙”,致孝享也。(《萃•彖》)
(4)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彖》)
(5)圣人享以享上帝;而大享以养圣贤。(《鼎•彖》)
(6)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震•彖》)
尊贤,祭祀,孝享,都是儒家思想。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话,更完全是盂子的说法。
《象传》中更全部是儒家思想。
六十四卦的《象传》中,我们不惮其烦地举出二十二条都从《论语》里把它的根据找出。其实,整个《易传》中,凡是谈到伦理思想与政治哲学的地方,差不多都至少可以从战国秦汉间的儒家典籍中找出它的出处,这里为了节省篇幅,只好从略。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qw/yz/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