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易学史上一个不可回避而又难以完美解答的问题。因为《周易》是一部包含内容极广的占筮书:有卦符(交画八卦卦形、六十四卦卦形)、有文字 (卦名、卦辞)、有筮法(现今所知的“大衍法”)、有筮数 (大衍之数、七八九六之数等),由之可以推衍出很多的问题:《周易》的卦符是如何起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卦名和卦爻辞是谁作的?大衍筮法是何时出现的?筮数的表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关于《周易》形成的诸多问题,战国时期的学者便开始孜孜探求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兹采撷众说,从八卦的创制、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发展、《连山》《归藏》与《周易》、爻变的出现与《周易》 卦爻辞的撰系等四个方面,就《周易》的形成问题作一简述。
一、八卦的创制
按照《易传》的说法,《周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八卦扩展为六十四卦的过程。关于八卦的创制,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河图”“洛书”说。此说甚古。孔颖达《周易正义》曰:“《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礼纬·含文嘉》曰:‘伏牺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牺则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国、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伏牺得《河图》而作《易》。”此是认为伏羲氏受了河图、洛书的启发而创制了八卦。
原始文字说。此说出于两汉时期的《易纬》,认为乾卦的卦画是古文天字,坤卦的卦画是古文地字,震卦的卦画是古文雷字,巽卦的卦画是古文风字,坎卦的卦画是古文水字,离卦的卦画是古文火字,艮卦的卦画是古文山字,兑卦的卦画是古文泽字当今亦有学者认为八卦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男女生殖器崇拜说。主此说者有章太炎、钱玄同、周予同、郭沫若等人。1923年,钱玄同在《答顾颉刚先生书》中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的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生殖器的记号。”②郭沫若也说:“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
记数之符号说。1927年,胡怀琛在《八卦为上古数目字说》中说:“余亦谓八卦为上古之文字,特以为非记物之符号,乃记数之符号耳。”④汪宁生也认为:八卦是古代巫师占筮时所用的一种表数符号,阴阳两爻是表示奇数和偶数的符号,八卦则是三个奇偶数的排列和组合;八卦既不是文字,又与男女生殖器无关,也不是龟卜的兆纹所演化。
算筹说。日本学者三上义夫在《中国算学之特色》中说:“八卦出于算筹之横布,其根据之原则与构成数字者同;筮竹所根据之原则,则与后代之算筹排列法相同。筮竹与八卦,何者先,何者后,不能容易决定,然筮竹单纯,八卦则不然,其构成含有深意。有此事者察之,则必筮竹在先,八卦在后。若八卦出于筮竹,则八卦照筮竹之位置而为纵排,岂非自然?乃实际不出此而为横排。此可谓模仿数字之横排,亦可谓与数字同样,根据于有排列算筹之风。虽然,另有一种妥当见解,即八卦乃算筹各位未纵排以前之物,故为横排也。”
结绳说。王缁尘在《国学讲话》中说:“我国古时之八卦,即是从结绳蜕化而来,卦即古时挂字,即悬挂之挂,绳必须挂,其数为八,故曰‘八卦’。《易传》言八卦生于太极,按《说文》‘极栋也’,以是知太极,即顶高的一条栋梁,而八卦则挂于其下,以此为发布命令之工具也。至伏羲氏,以结绳之笨滞累坠,乃改用颜色以画之,所以称‘画八卦’也。”陈道生也说:“八卦之前既为结绳,则八卦当是应契画的应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八卦也是由结绳变为契画的东西。……八卦系根据结绳二进记数而来的事实,并且可以放在卦图上去验看。”
日影说。刘钰在《关于易经卦画起源之研究》中认为:“原来所谓奥秘的《易经》,是以测量术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哲学”,八卦的爻画,就是用土圭测量日影的记录。
龟卜说。屈万里在《易卦源于龟卜考》一文中,通过对“卦画上下的顺序与甲骨刻辞的顺序”“易卦反对的顺序和甲骨的左右对贞”“易卦卦爻位的阳奇阴偶和甲骨刻辞的相间为文”“易卦九六之数和龟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得出了易卦源于龟卜的结论。
以上诸说,都有一定的道理。笔者认为:八卦的起源,当是出于自然崇拜的需要。上古时期,由于人们思维观念极不发达、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因而往往把某些自然事物和现象当作神明加以崇拜。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一书中说:
自然之有变化,尤其是那些最能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之有变化,乃是人之所以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有主意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主要原因。……对于自然的依赖感,配合着把自然看成一个任意作为的、人格的实体这一种想法,就是献祭的基础,就是自然宗教的那个基本行为的基础。
八卦的创制,则是我国先民自然宗教的产物。《周易·系辞下》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苦,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来,来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就八卦所象征的基本物象而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都是令古人好奇、恐惧和敬畏的自然物,它们与古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古人观察、认识、理解与掌握的主要对象。我国先民最初的生产活动,当以渔猎为主,故需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作结绳而为网詈”“以佃以渔”。渔猎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山泽河流(山、泽、水),影响渔猎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天气((天、雷、风)是否适宜和地形是否熟悉(地),以及如何处理渔猎活动的成果(火、水)。以伏羲氏为代表的中国先民,正是出于渔猎活动的需要,在观天、观地、观万物的过程中,认识并划分了八大自然物,并作为崇拜的对象。在自然崇拜的过程中人们逐步加深了对这八大崇拜物的性质与规律的认识——《系辞》中所谓的“象”“法”“文”“宜”,最终创制出一种符号化的卦画,作为对具有强大威力的自然事物的模拟,以之“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以期获得八大崇拜物的庇护。《礼记·祭法》曰: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
由《礼记》中的这段话,可以想见,中国先民曾经有过一个浓重的自然崇拜时期;而正是在自然崇拜的过程中,人们认识与掌握了天地万物之道,并由之构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张文安先生在对中国先民“日、月、风、河”神的自然崇拜与神话研究中指出:
自然崇拜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宗教习俗,但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宗教情绪比较平淡,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相当缓慢,春秋以前各种自然力基本上处于有“神”而无“话”状态,自然神话大多形成于战国以后,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神话故事。中国古代自然神话是很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化精神决定的。
其实,中国古代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缓慢的现象,正可以从八卦的创制上得到解释,恰恰是通自然事物之神明的八卦符号及其以后出现的筮法、筮数的神奇性,消解了先秦时期自然神人格化的发展动力。
八卦的创制,是中国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标志。通过八卦的创制,可以看出伏羲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他们已经意识到人类生产活动受多种客观事物或因素的影响,初步有了大自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而寄希望于通过八种符号化的卦画,使八种自然物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作用,反映了中国先民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关于伏羲最初所创立的八卦符号,是否与流传至今的通行本《周易》八卦符号一样,这是一个难于考证的问题,有待于《周易》史前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上的进一步突破。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oyi360.com/yjxx/96629.html